阿里云 PolarDB 和 AWS Aurora 的区别在哪里?
一、引言
在云计算时代,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面临弹性不足、扩展性受限和高运维成本的挑战。阿里云PolarDB和AWS Aurora作为中美两大云厂商的旗舰级云原生数据库产品,通过计算存储分离架构重塑了数据库的服务模式。虽然两者都宣称提供超越传统MySQL五倍以上的性能,但其在设计哲学、实现路径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技术栈、业务特征和成本模型做出最优选择。
二、PolarDB与Aurora概述
阿里云PolarDB是阿里云自研的第三代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,采用存储计算分离+共享存储架构,完全兼容MySQL和PostgreSQL。其核心创新在于基于RDMA网络和自研文件系统PolarFS,实现存储层的极致性能和数据一致性保障。
AWS Aurora是亚马逊推出的云原生数据库服务,同样采用计算存储分离架构,最大特点是“日志即数据库”理念。Aurora的创新在于数据库引擎与分布式存储层的深度集成,通过仅重做日志下推和Quorum协议,实现高性能和高可用。
尽管两者都基于云原生理念构建,但PolarDB更注重硬件协同优化与架构开放性,而Aurora则强调服务闭环与生态绑定。
三、核心架构差异对比
1. 存储层设计哲学
Aurora:采用六副本跨可用区部署,通过Quorum协议(4/6写入成功即确认)保证数据一致性。其创新点在于存储层具备redo日志到InnoDB页的转换能力,计算节点仅需传输日志,大幅减少网络I/O。
PolarDB:通过PolarFS分布式文件系统管理数据,采用三副本+Parallel-Raft协议保障一致性。其优势在于利用RDMA网络和3D XPoint等新硬件,实现微秒级延迟。
2. 网络与性能优化
Aurora优化网络传输量而非底层协议,其优势在于减少约90%的网络I/O,使吞吐量达到原生MySQL的5倍。
PolarDB直接优化网络栈,基于RDMA实现用户态网络协议,避免内核切换开销。实测显示其性能可达Aurora的1.2倍,尤其在低延迟场景优势明显。
3. 生态兼容性与版本跟进
PolarDB强调与开源社区同步,支持快速跟进MySQL新特性,减少代码分支带来的技术债务。
Aurora与AWS生态深度绑定,版本更新相对谨慎,这可能影响对新数据库特性的支持速度。
四、应用场景选择指南
| 选择PolarDB的典型场景 | 选择Aurora的典型场景 |
| · 高性能需求场景:金融交易、实时推荐等对延迟敏感的应用,PolarDB的RDMA网络可提供微秒级延迟。 | · AWS生态集成:已深度使用AWS服务(如S3、Lambda)的企业,Aurora可无缝集成。 |
| · 大规模读扩展:需要多达16个只读节点的场景,PolarDB的共享存储架构支持快速添加只读实例。 | · 全球化部署:需要跨区域部署的业务,Aurora Global Database可提供跨域复制和快速故障转移。 |
| · 混合部署环境:计划或多云部署的企业,PolarDB的开源友好性有助于减少供应商锁定。 | · 运维简化优先:追求极致运维简化的团队,Aurora的全托管服务可大幅降低管理负担。 |
五、总结
PolarDB和Aurora代表了云原生数据库的两种优秀但不同的实践路径。PolarDB更像”精工锻造的性能猛兽”,通过硬件深度优化追求极致性能;Aurora则似”生态整合的艺术大师”,通过架构创新实现服务闭环。
